TOP
上周,在全球第二大銅礦——印尼Grasberg礦山因事故停產的事件驅動下,滬銅展開強勁反彈,主力合約最高觸及83090元/噸,創近6個月以來新高。隨著國慶與中秋雙節臨近,部分資金選擇獲利了結,導致本周一滬銅期價運行重心小幅下移。盡管短期存在調整壓力,但全球銅礦供應趨緊的格局已進一步鞏固,預計節后滬銅將以震蕩偏強走勢為主。
ICSG數據顯示,2025年7月全球礦山產量同比上升7.2%,至201.24萬噸。近期印尼Grasberg銅礦暫時關停,進一步加劇了全球銅礦供應的短缺局面。9月8日,Grasberg巨型銅金礦發生一起嚴重的泥漿潰涌事故,導致主要采礦作業自當日起暫停。9月24日,運營方自由港麥克莫蘭公司宣布因不可抗力影響,下調今年第三季度的銅、金礦銷量預期。Grasberg銅礦30%~40%的未受影響區域在四季度中期有望重啟,但其余部分預計要到2026年才能恢復生產。根據公司分階段重啟計劃,公司運營率可能在2027年恢復到事故前的水平。今年7月自由港印尼分公司預計2025年公司銅精礦總產量將達到296.4萬噸。但受此次事故影響,預計2025年年銅精礦產量將較原計劃減少 25萬~26萬噸。此外,公司預計2026財年銅產量可能較此前預估的17億磅(77萬噸)下降35%,即2026年銅產量目標為11.05億磅(50萬噸),影響產量27萬噸。受Grasberg銅礦供應中斷的影響,高盛預計2025年全球銅供應將出現5.55萬噸的缺口。
銅精礦加工費TC自2023年以來快速走低,并在今年跌至負值。相關數據顯示,9月26日進口銅精礦指數報-40.36美元/干噸,較8月底增長1.12美元/干噸,較去年同期下滑46.83美元/干噸。目前市場普遍預期2026年銅精礦長單加工費大概率將繼續下探,低于今年水平。
截至9月26日,全球三大交易所銅庫存合計為53.55萬噸,較8月底增加4.48萬噸,同比增長3.62萬噸。三大交易所銅庫存走勢分化明顯,COMEX銅庫存已連續7個月上升,庫存攀升至32.23萬短噸;LME銅庫存在8月底曾回升至15.89萬噸,但9月后開啟新一輪去庫,目前已降至14.44萬噸;上期所銅庫存在進口量穩定及高銅價的支撐下于9月19日達到10.58萬噸高位,目前降至98779噸。
9月下半月以來,國內電解銅社會庫存持續去化。截至9月25日,SMM國內電解銅社會庫存為14.01萬噸,周度下降0.88萬噸,同比亦下降1.42萬噸。本周進口銅到貨量有限,但國產銅供應預計小幅增加,總供應量有望回升。需求端受雙節假期影響,不少下游企業計劃放假4~6天,停產時間較往年偏長。在供應增加、消費轉弱的背景下,預計本周電解銅社會庫存將再度累積。
上周SMM國內銅線纜企業的開工率為65.44%,盡管環比僅微降0.41個百分點,但同比大幅下降32.24個百分點,且低于市場預期1.23個百分點。目前電力、建筑、汽車等主要領域的需求均延續了前期偏弱的局面,市場并未出現預期的季節性改善跡象。下游企業以觀望為主,新增訂單匱乏。且隨著雙節假期臨近,不少企業計劃停產放假,生產天數的縮短將進一步制約開工率的提升。預計本周銅線纜企業的開工率將降至59.72%,環比下降5.72個百分點。
全球銅礦延續偏緊格局,銅精礦加工費已跌至深度負值,令冶煉端持續承壓。同時,作為冶煉企業重要利潤來源的副產品硫酸價格明顯回落,進一步擠壓了國內冶煉企業的利潤空間。9月國內電解銅企業集中檢修,疊加陽極板供應持續偏緊,預計將對電解銅產量形成制約。需求方面,盡管市場步入“金九銀十”傳統消費旺季,但下游訂單表現平淡,整體消費復蘇節奏偏慢,回暖力度有待進一步驗證。總體而言,供應端的結構性收緊為銅價提供了堅實的底部支撐,預計滬銅近期以震蕩偏強走勢為主,主力合約上方壓力位為83350元/噸,下方支撐位為80400元/噸。(期貨日報)